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东政发〔2022〕3号)-380玩彩网官网入口

欢迎访问信用中国(山东东营)官方网站!今天是: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东政发〔2022〕3号)

来源 :信用东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3-25 14:15 打印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

2022年3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六稳”“六保”落地,计划目标全面完成,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经济向上向好发展。坚持“3 1”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市政府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精准分析形势,研究应对措施;关键节点下沉县区(市属开发区)开展指导服务,市县协同解决具体问题;研究出台支持银行业发展、促进消费升级、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41.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居全省第5位;两年平均增长6.1%,居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8亿元,增长5%。生产供给平稳。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136.5万吨;蔬菜、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增长7.7%、2.5%和6%。超前做好工业运行监测和预警调节,生产向好势头持续巩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居全省第3位。需求协调均衡。消费、投资、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分居全省第5位和第6位。进出口总额达到2011.9亿元,增长44.6%,居全省第2位。就业物价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2%,完成控制目标。

(二)内需拉动显著增强。一是重点项目支撑有力。组织集中开工活动5次,实施两个“百日攻坚”,定期开展“3 n”重点项目会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77个省重点建设项目、196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和106个专项债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新签约招商项目348个、金额1750.95亿元,引进德国林德、华润集团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投资项目63个,到位资金686.6亿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津潍高铁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庐山路南延和北二路、府前大街、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工程顺利通车,东营港4个10万吨级液化品泊位加快建设,东营胜利机场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加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东营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天鹅湖蓄滞洪、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无内涝城市治理、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等重点项目,强化了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4001个,实现市县两级城区5g网络全覆盖。三是消费市场不断提振。加快城市便民生活圈、农村乡镇商贸中心建设,获评山东省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广饶县被评为“山东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推动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培育认定商河路商业街等6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万达·万恋街”被认定为省级试点步行街。以“东营消费年”为主线,组织开展了东营夜集、吃货节、“双十一网购节”等活动。着力激发文化和旅游市场活力,举办了2021中国休闲度假大会、东营草莓音乐节等节会,东营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

(三)发展质量提档升级。一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深入实施。制定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清单化推进重点任务落实。烯烃芳烃、功能陶瓷材料2个产业集群和3家领军企业入选省第三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和领军企业库。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攻坚,6个重点产业15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逐一制定优化提升方案,协助41家骨干企业谋划生成产业链项目,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石化产业关键项目建设,px上下游配套项目推进顺利,垦利16-1油田顺利投产。深入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分两批实施扶持项目99个。推动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生物医药、油服装备等引领作用突出的专业园区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43%。三是科技创新力逐步增强。建成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462家和842家。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1.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9%。

(四)黄河战略稳步实施。一是规划政策支持有力。在省内率先制定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出台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统筹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两年争取国家和省支持重大事项135项、扶持资金55.82亿元。二是生态保护成效明显。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抓好城市建设管理、湿地保护修复、水环境系统治理,推进实施中心城河湖湿地连通及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工程,入选“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加快整合自然保护地,科学论证、扎实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坚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规划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坚持全域统筹、海陆联动,扎实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专业专注抓好水环境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危险废物综合整治、生活垃圾分类和扬尘污染防治,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1,居全省第5位,优良天数比率72.1%,创历史最优。河流水质稳定达到省考核要求,国家地表水考核改善幅度居全省第 1 位。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三是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制定印发了“两高”行业和项目管理意见、能耗“双控”和煤炭压减工作方案,组织“两高”项目核查,整改工作进展顺利。研究谋划“双碳”工作思路,启动编制全市碳达峰工作方案。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纵深实施“九大改革攻坚”,全市170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获批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推动219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开展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集成改革,推出企业106项、个人11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实现与9省21市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推进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举办4场出口商品线上云展会,开展“一对一”洽谈280余场,多渠道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抢抓rcep协定生效窗口期,“一对一”宣讲成员国货物贸易关税减让政策,拓展合作空间。争取年度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3711万吨,15家企业获得原油进口资质,原油进口允许量和资质获批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积极做好线上招商推广,组织参加“儒商青企会”“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等重大活动,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家,实际利用外资6.4亿美元,增长44.6%。三是体制机制活力逐步释放。市政府建立“政企面对面”恳谈制度,帮助28家企业解决问题50项。深化“亩产效益”评价,实施差异化用电、用水价格政策,倒逼39家d类企业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水平。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用地全部实行“标准地”出让。省政府金融支持东营高质量发展机制作用有效发挥,提前一年实现“不良贷款率降至安全线以内”目标。维远股份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08元,增长8.5%,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城乡收入比由2.63缩小为2.54。全市民生支出占比71%,城乡居民饮水质量提升等12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发展到6800多家。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9个。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95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90元,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拓展“物质 服务”救助模式,实施“荧(营)光行”关爱行动,我市入选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着力提升教育水平,新建、改扩建31所中小学、幼儿园,增加学位2万个;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建设改造,新建、改扩建食堂27所,增加餐位2.8万个;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当年招生2551人。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落地东营。胜利油田移交小区“四供一业”移交工作按期完成。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养老服务设施43处,改造乡镇敬老院6处,新增护理型床位2202张。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楼投入使用。深入推进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创建完整居住社区10个、绿色社区70个。扎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面对黄河1985年以来最严重秋汛,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全力做好防御工作,实现平稳度汛。部署开展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社会稳定、优化金融环境四个领域“百日会战”,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机制化,扎实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全民攻坚行动”,有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我市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分析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决胜之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进程分化,国际大宗原材料供应持续偏紧、价格高位波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增多,流动性风险输入压力加大,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我市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较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金融生态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务依然繁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压力较大。

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根本方向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保持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等五个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提出七个方面的政策体系,将有力稳定社会预期。我省谋划实施扩需求“十大行动”,全力推进“七网”等重大标志性引领性工程,发展稳中向好的势头将更加强劲。我市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准确把握区域基础条件,扎实推进一系列思路举措,叠加油地校深度融合发展优势和黄河口国家公园、黄三角国家级农高区等“国字号”载体助力,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势头更加凸显。

综合以上因素,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量稳质升,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认真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六个争一流、走在前”奋斗目标,落实“五个牢牢把握”“四个高”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创新实干、事争一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稳定经济增长。一是强化运行研判。落实“3 1”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实行重要指标实时监测,分行业、分区域细化打开分析,聚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调微调,出台针对性、时效性强的举措。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健全政策研究专组运行机制,前瞻性谋划、制定和储备政策,精准解决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已出台政策的宣传解读、跟踪服务,确保直达基层和企业。三是强化能源保供。加强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加快中海油原油储备基地建设,支持中石化胜利油田、中海油渤海油田抓好油气主业,保障油田稳产。紧盯关键节点和领域,加强煤炭应急储备,严控煤电机组非计划检修和降出力,抓好天然气合同签订和落实,确保满足需求。四是强化企业培育。厚植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更多现代名企名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政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工业企业困难问题办理工作机制等制度,开展好“百名局长服务百家企业”等活动,集中力量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方面困难问题。做好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工作,支持健康发展。

(二)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扩大有效需求。一是全力提升高效投入。发挥“2 2”攻坚、“3 n”重点项目会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1 n”工作例会等机制作用,实施“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推进110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快落地、快开工、快见效。常态化做好专项债项目谋划、筛选、储备和争取工作,全力抓开工、抓进度,加快债券资金拨付和支出。全力推进基础设施“七网”项目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方面,先期开工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津潍段公铁两用大桥;加快实施东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g340河口段大修等工程;稳步推进东营港区4个10万吨级液化品泊位建设,开工建设东营港25万吨级单点系泊、环抱港池内航道、10万吨级通用泊位,加快推进广利港区海河联运码头、1万吨级进港航道等项目;进一步加密航线航班,东营胜利机场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停机坪建设,中国商飞东营试飞基地基础配套ppp项目建成投用。现代物流网方面,推进鲁北物流园开园运营,开工建设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能源保障网方面,重点推进实施中海油原油储备库、渤海垦利油田群、胜利油田东营原油库和国家管网东营输油站迁建等20个重点项目;落实全市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加快重点管网项目建设。市政公用设施网方面,分类推进城市更新片区市政设施、“两清零一提标”等项目,实施中心城区199个小区和县区9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加快西城南、东城北、东城南等污水处理厂提标及扩容改造工程。现代水网方面,重点实施黄河三角洲供水保障、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9个项目。新型基础设施网方面,推动公共充电桩突破120座,新增5g基站2000个。农村基础设施网方面,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等任务推进。二是深挖消费需求潜力。加快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优选培育10个重点圈区,加强特色商业街区、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形成完整网络布局。优化完善促消费政策,围绕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策划组织贯穿全年的主题消费活动,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点数字化转型,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培育热点经济,激发消费活力。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东营”创建活动。推动扩大消费与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加快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三是促进高水平开放合作。发挥沿黄沿海、产业、开放平台等优势,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对接rcep市场,深化与日韩地方经济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桥头堡。适时举办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两平台六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公共海外仓。支持东营综合保税区提档升级,推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与济南新材料园加强合作共建。着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对接国际先进企业,招引优质项目。谋划举办“跨国公司走进黄河口”等招商活动,适时组织赴日韩、欧盟等开展精准对接,重点推动橡胶轮胎企业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合作。开展省属国有企业东营行活动。扎实做好对口支援新疆疏勒和协作帮扶重庆酉阳相关工作。

(三)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一是做强链条经济。深入推行“链长制”,围绕6个重点产业15条产业链“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链现代化。石化产业,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按计划推动参加裕龙岛产能整合的企业完成炼油产能退出;以烯烃、芳烃产业链为核心,加快推进富海集团聚酯包装材料、利华益集团高性能苯乙烯聚合物等项目建设,争取中国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项目尽快获批建设。橡胶轮胎产业,依托骨干企业,加强与浙江物产、赛轮、双星等国内领先企业合作,推动产业整合重组,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加快培育旗舰型企业集团;强化品牌建设,提升美誉度。石油装备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快海洋油气装备、非常规油气装备、智能油气能源装备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端大型成套产品研发,实施好威飞海洋水下采油树、胜机智能修井机等重点项目。有色金属产业,重点培育骨干企业,招引和建设特种电缆、内螺纹铜管、高性能铜箔、高端电磁线等铜精深加工项目。新材料产业,强化稀土催化研究院、高性能纤维研究院等行业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国瓷公司陶瓷墨水、石大胜华锂电池电解液、中芳新材料芳砜纶等重点项目建设。生物医药产业,聚焦化药、中药保健品等产业链,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重点推进东营港创新原料药共享平台、新发药业制剂园、凤凰制药生物医药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渔业、海洋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二是做好产业融合。着力推进文旅融合,以“黄河入海”为主题,以高标准规划为引领,推动建设现代文旅新城。实施金湖银河文旅综合体、广利河旅游提升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城市旅游引爆点。结合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推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湿地修复等项目,抓好黄河入海风景线、滨海休闲度假线产品开发,拓展滨海带休闲度假功能。做好“旅游 ”文章,突出发展自驾游、研学游、休闲垂钓、温泉康养等潜力优势业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区研学游基地、东津医养健康小镇(二期)、杨庙乡村旅游区、西关古街等一批新业态项目建设,培育休闲度假新热点。加快景区创建,推动河口鸣翠湖湿地风景区、垦利红滩湿地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推动广饶孙武湖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东营段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赋能增效行动,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软件、电子信息制造、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入推进“优势产业 人工智能”和新一轮技术改造,打造40个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试点示范,争取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地方工业技改项目300个以上。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广应用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增上“云帆”平台企业100家以上。三是做优创新驱动。突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布局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科技孵化器等科创平台,支持东营高新区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坚持“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推动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领域创新创业共同体更好发挥作用,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支持胜利油田ccus、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和微生物采油等重点实验室建设。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探索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机制,对外发布重点产业领域20项“卡脖子”关键技术榜单,年内争取10个项目顺利揭榜。培育发展市场化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年内争取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2家。发挥产业、高校等引才、用才、留才作用,推动“才聚东营”各项政策落实落地,精准高效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完善油地校人才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重点依托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和中国石油大学东营研究生院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油田“三院”搬迁集聚发展。四是做实质量强市。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升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水平。以“好品山东”品牌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品牌建设。组织开展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活动,支持中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强检验检测平台建设,重点支持3个国家级、6个省级质检中心提升检测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深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工作。

(四)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黄河战略落实。一是提升盐碱地农业发展质效。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完善现有平台,新建盐碱地科学观测试验站、盐碱地生物资源评价与利用实验室等平台。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建设滨海盐碱地立体监测数据库,集中攻克盐碱耕地质量产能提升等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强种质资源搜集,建设完善耐盐粮油作物、耐盐牧草、耐盐林木、中草药等种质资源圃(库)。持续打造盐碱地特色种业、生态草牧业、农业绿色投入品、健康功能食品、智能农机装备等五个特色产业。二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南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建成引黄闸(船)5座,连通湿地水系24公里,修复湿地1000公顷,恢复盐地碱蓬1050公顷,恢复海草床50公顷,治理互花米草5000公顷,打造全国首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加快推进刁口河二期治理工程,研究论证备用流路综合整治项目。扎实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严格落实森林湿地长制,因地制宜推进沿黄生态长廊建设,新造林2000亩、林地补植提升8000亩。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推进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持续实施水权交易改革。扎实推进引黄超载治理,实现不超载目标。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实施中心城区小区单位、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加快雨污混排和黑臭水体“全面清零”。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突出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编制实施全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加强“两高”行业管理,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重点推进东营风光储一体化基地、渤中海上风电基地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集约化运营地热资源,探索发展氢能产业。与胜利油田合作共建区域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平台,推进实施国内最大的百万吨规模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工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等产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四是弘扬生态文化。统筹推进黄河文化、湿地文化、石油文化、海洋文化等融合发展,综合运用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等平台和现代传媒技术手段,讲好黄河入海故事,办好黄河文化论坛。

(五)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提升城市品质。一是高标准开发重点片区。科学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以“三区三线”划定为契机,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扎实推进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片区、东辛片区等重点片区更新改造,持续改善区域人居环境。高水平抓好金湖银河片区等规划建设,打造城市新亮点。二是加快建设完整社区。深入实施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建设20个完整居住社区,将绿色社区创建范围扩大到60%的城市社区。建成用好“城市大脑”,建设智慧社区,打造惠民应用场景。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对分类投放收集点进行升级改造,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加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红色物业”,稳步提升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改造老旧小区70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164套。继续推进拆违拆临。三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深化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市创建工作,完成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任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危化品、燃气、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等领域安全隐患治理,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完成胜利油田东营原油库和国家管网东营输油站迁建。完善提升城市路网,实施德州路等4条道路建设工程,贯通10条城市断头路,配套完善8条城市支路。深入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加强孤北、永镇、南堤水库改造提升和淄河下游拦蓄工程,实施王庄、胜利、东水源3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全面完成城乡居民饮水质量提升三年计划,提高区域供水保证率。深化无内涝城市建设,实施广利河、禇官河等中小河流及水系治理,改造5处积水点,畅通雨水就近入河路径。持续实施中心城河湖湿地连通及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工程,完成广饶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任务,实施河口区义和镇、孤岛镇2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黄河防洪、引黄涵闸改建等工程。完善提升市政设施,开展窨井盖专项治理,推进燃气企业整合,构建城市管理运行服务平台,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智能化管理,推进老旧小区空中管线治理。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灾害预警、应急处置和社会动员能力。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围绕打造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实施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0家、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20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新创建16个省级示范村、30个市级示范村。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拓展乡村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渠道。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

(六)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一件事”主题式集成服务,年内推出200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推进建设“无证明城市”,2022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办理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无证明”。抓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项目全程电子化审批、并联审批。实施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工程,持续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市属企业各权属企业全面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强财源建设、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绩效管理。深化“标准地”改革,完善控制指标体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融合机制,深化油地校各层级沟通对接,推动重大共建事项落地落实。

(七)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一是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就业优先,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以上。制定关于促进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布局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器,吸引更多青年人、新市民创新创业。多渠道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积极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培训技能人才。加大欠薪治理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救助一体化,完善救助标准与消费支出动态调整机制,2022年将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救助标准提高10%以上,逐步缩小城乡差异。推动贯彻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创新社会救助机制,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探索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加大未成年人政府保护力度,依托市儿童福利院谋划建设东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措施,实现“两项补贴”精准发放。健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发布及定期更新制度。改造乡镇敬老院6处,强化兜底保障能力,提升护理水平。支持发展护理型床位,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进优抚医养结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完善移交社区服务管理、力量配备、阵地提升、党建融合等后续工作机制,跟进做好油田办社会职能移交“后半篇”文章。积极发展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三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14所中小学、6所幼儿园,增加学位1.9万个。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强校扩优行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改善学校食堂、照明等生活学习条件,加快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午餐问题。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编制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努力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办学水平,支持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加快发展,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升本发展,加快推进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新校建设。实施市体校迁建工程。四是加快健康东营建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防控成果。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布局优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力推进市中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高度关注“一老一小”,加大养老托育设施供给,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处、日间照料中心27处,新增托位1700个以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五是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引领作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统筹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继续办好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六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制度机制。创新行政执法工作,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发挥好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加快推进更高水平法治东营建设。七是守牢底线红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执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381万亩、135万吨。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确保耕地保护任务全面落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序化解政府存量债务。加快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出清,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下降;依法精准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发挥市一体化指挥平台作用,抓好“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建设,完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任务。深化重复信访集中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乡村警务、生态警务、规范警务、数据警务、民生警务改革,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妇女儿童、综合治税、人民防空、职业病防治、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气象、档案、禁毒、消防、海防、防震等工作。全力办好确定的15件年度民生实事。


附件:东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附件


东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网站地图